?
    六方联动:多元矛盾调解的“北京实践”

    工会牵头,人力社保、信访、司法、法院、企业联合会等六方联动,把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使劳动者维权省时省力、便捷高效;群众合理合法的信访诉求,政府部门全程代理,化解多年的难题积案;群众有疑惑、有情绪去“连民心恳谈室”,吐吐苦水、想想办法,问题总能得到妥善解决……这都是本市在探索如何妥善化解矛盾,调处纠纷的过程中想出的“好点子”、“巧办法”,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社会矛盾多元调解工作体系。

    多元调解,协同联动

    牛街街道的张先生和满先生本是街坊,因为停车问题发生了纠纷,张先生酒后一时冲动打伤了满先生,经法医鉴定为轻伤。在派出所里,两家人几乎大打出手。牛街街道派出所治安纠纷、民间纠纷调解联合接待室的调解人员耐心劝说,摆事实、讲道理,双方终于握手言和。这种推动人民调解走进派出所,联手化解纠纷的做法已在全市推广。

    目前,全市已经构建起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社会矛盾多元调解工作体系,各调解主体既发挥各自优势,又相互配合补充,构筑了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机网络。

    推动人民调解进派出所,在全市派出所全部建立了联合调解室,年均调解各类民间纠纷3万余件,调解成功率95%。推进人民调解进立案庭,建立诉前引导机制,推动执行和解、递进式化解和信访案件化解。仅去年一年,全市人民法院立案审查阶段调处纠纷近6万件,收案同比下降3.2%,实现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协调联动。“民调进法院”、劳动争议调解三方联动机制、物业管理纠纷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纠纷预警网络等多项举措,将人民调解延伸到政法机关、行政部门和居民社区。

    多方配合,形成网络

    “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社会矛盾多元调解的总体工作网络已经覆盖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楼门院(小组)五级,延伸到了最基层,实现了社会矛盾早发现、早化解的目标。

    同时,重点部门、重点领域调解工作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完善了劳动纠纷调解网络,大力推进市、区(县)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街道(乡镇)劳动争议室建设,区域性三级劳动争议调解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

    完善了信访工作网络,以市联席会议联动协调为平台,以区县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为龙头、以街乡社会矛盾调处分中心为前沿、以村社“连民心恳谈室”和社区工作站为基础、以信访信息员为前哨,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访工作网络。

    完善了人民调解纠纷预警网格。通过区县、街乡、社区(村)、楼门院(小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做到小纠纷不出楼门院(小组),大纠纷不出社区(村),重大纠纷不出街乡。在楼门院(小组)设立信息员,建立社区矛盾纠纷预警网络,做到平时信息“按时上报”,敏感信息“及时上报”,重大信息“紧急上报”,动态信息“一周一报”,特殊时期“每天一报”,形成了“全天候、无缝隙”的工作网络。

    多种模式,成效明显

    在中关村地区电子卖场发生买卖合同、产品质量损害赔偿或者票据纠纷都可以找中关村企业家商事调解中心寻求帮助。该中心的调解员都是中关村的企业家,由商人调解商事纠纷,公道正气,也更能得到当事人的信任。截至今年3月,企业家商事特邀调解员累计调解各类疑难案件228起,成功率达到91%。

    劳动争议调解“六方联动”机制妥善解决了一大批劳动纠纷。运行3年来,本市各级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5173件,结案59128件,调解成功43848件,成功率达74.2%,涉及金额3.62亿元。

    此外,为应对社会矛盾多发、情况复杂、调解难度大的局面,本市在矛盾多元调解上下了很大工夫。比如,建立了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物业管理纠纷调解工作网络,推动物业纠纷信访量同比下降30%;建立医疗纠纷联动调解工作机制,接待来电来访2000余人次,接到调解申请118件,受理调解申请994件,调解成功率达89%;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矛盾多发地、纠纷多发区组建市级调解组织,先后建立了北京安邦物流调解中心、北京市建筑施工合同纠纷人民调解委、北京市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等组织。“民调进所”、“商人调解商事纠纷”、“信访代理制”、“连民心恳谈室”、“一单式”等工作经验也在全市推广。

    可供下载附件:lfld.jpg

    相关附件